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70岁的华诞,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,感恩革命前辈,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,并且组织了一批老兵,乘坐致敬车,和受阅部队一起通过长安街。
当天中央电视台一套进行了全国直播,14亿中国人共襄盛举,围坐在电视机旁,心情激动地观看直播。
此时,河北一个村庄的村民,也兴致勃勃地观看阅兵仪式。突然一个镜头掠过,这个村民吓了一跳,以为自己看花了眼。
他赶紧揉了揉自己的眼睛,又仔细向前挪了挪步,看了看电视机里的画面,跟自己的家人说:“这不是咱们村里的老吴吗?”
一石激起千层浪,村里的老吴上了中央一套,还参加了大阅兵,这个消息瞬间在村子里炸开了锅。
此时老吴背后真实的身份,让村民们十分惊讶:“你这个老吴,你竟然是一等功臣!这是好事,你为什么不说?怎么能瞒这么多年?”
“不能说!俺给首长承诺过!”老吴一脸严肃地说。
这个村里的老吴究竟是谁?为什么能够参加阅兵仪式呢?他到底有什么秘密,为什么不能说?故事还要从新中国刚刚成立说起。
展开剩余94%图-阅兵式上的吴洪甫(左)
鹰击长空,给敌人重重一击
村民口中的老吴,学名叫做吴洪甫,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人。
1959年12月,18岁的吴洪甫成为了我国空军地空导弹二营的一名标图员。
在这里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,标图员是我军用规定的符号,目视、无线电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情报标示在图上供作战的人员。
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,那么标图员在我军中的岗位,就好像人的眼睛,不仅要求该岗位人员对目标飞行物进行跟踪定位,还要及时测出飞机的航行轨迹。
标图员将这些信息统一汇报给指挥部门,便于指挥部门根据信息调整作战方案,对敌人进行精确的打击。可以说,标图员在导弹部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图-吴洪甫
当然,这碗饭可不是谁想吃就能吃的,一要天赋,二要技术。
吴洪甫就属于典型的“老天爷赏饭吃”,刚刚进入部队的他,很快就在上级首长面前,表现出了自己对地图天生的敏感度。只要吴洪甫看过一眼,就能在地图上准确的标出位置。
这样过人的天赋,让吴洪甫在新兵训练营里崭露头角。部队领导知人善任,让吴洪甫担任我军的标图员。
吴洪甫的爷爷名叫吴玉焕,是一名备受尊敬的革命烈士。不仅仅是他的爷爷,他的叔伯也是革命烈士。可以说,吴家满门都是忠义之士。
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吴洪甫,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,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,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吴洪甫进入部队后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和任用,这让吴洪甫感觉身上的担子非常重。他不能辜负自己家人的期待,更不能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,于是他更加勤奋地研究测量数据,学习飞行航迹模型,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。
俗话说,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吴洪甫刻苦学习理论知识,磨练自己的能力,终于在1962年的一天,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。
图-吴洪甫
9月9日清晨,江西省鄱阳湖的上空,盘旋着一架美制U-2高空侦察机。
此时蒋介石已经被我军击退到我国台湾地区,但国民党始终负隅顽抗,还想着反攻大陆,时不时便会派出侦察机“试水”。
美制U-2高空侦察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?为什么蒋方竟然敢这么嚣张?这就不得不提一提这款侦察机的性能了。
美制U-2高空侦察机不同于其他的侦察机,其飞行高度非常高,可以从五千米的高空,一直到一万五千米的高空,所以工程师们习惯地称呼它为“天使”。
U-2侦察机最大的优势,就是能够在高空执行全天候的侦察任务。尤其是在和平时期、危机、小规模冲突中,可是收集情报的“利刃”。
正是仗着自己有这样先进的侦察机,蒋方才敢如此公然挑衅。
图-U-2侦察机,是美国空军一型单座单发高空侦察机
当天,吴洪甫和战友们在发现这一紧急情况后,迅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。时针刚刚指过8点25分,敌机便进入了吴洪甫所在二营的火力范围内。
“28,21,8。”
这个时候显示屏上一个小小的亮点,忽闪忽闪的。吴洪甫两眼紧盯着显示屏,用非常快的速度在心里默默进行计算,很快便着手绘出了飞机的航线。
敌机的发射距离、杀伤范围、航路捷径,这些需要临时进行有限的数据进行测算的数据结果,到了吴洪甫手里简直轻车熟路,很快敌机侦察机便“无处遁迹”。
指挥部拿到吴洪甫的测算数据结果后,很快便根据相关的数据,制定了攻击方案。
“放!”
指挥部的领导一声令下,3条火舌迅速射向天空。
“砰!”
一声贯彻长空的爆炸声在鄱阳湖上方传来,指挥部的屏幕上,忽闪的小亮点变成了一朵小花,我军空军指挥部内部瞬间沸腾了:“成功了!成功了!”
这次的成功击中,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。
这是我军首次使用萨姆导弹击落U-2侦察机,也是世界首例。此次精准击落,可谓奇迹般的军事华章!大大彰显了我军空军的人才储备,能扬我军威,大大挫败了敌军的嚣张气焰。
图-击落的u-2飞机(历史资料)
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我党中央,数分钟后,我军空军司令部的电话声响了起来。周恩来总理亲自致电阵地,表彰我军空军战士的卓越功绩。
时任我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领导,也专程赶到了营地,表示国防部会为二营记集体一等功。
作为此次击落侦察机的功臣——吴洪甫和战友,刘亚楼司令员嘉奖其可以提前晋衔一次。
许世友将军得知此事后也亲自来到了营地,给大家授衔。
这一年,吴洪甫刚刚21岁。真是鲜衣怒马少年时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图-刘亚楼(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)
二击U-2侦察机,再次证明我军实力
当然,就在我军空军准确击中了U-2侦察机后,U-2侦察机也“魔高一丈”,加载了预警装置。只要我军的雷达波束锁定,短短数秒的时间,就能自动察觉到。
虽然有吴洪甫这样一批能力卓越的标图员,但敌人实在太狡诈,数次让U-2侦察机逃脱了我军的火力网。
这样的情况,可愁坏了吴洪甫。怎么才能击落带着预警装置的U-2侦察机呢?吴洪甫想了很久,这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时间问题。再灵敏的预警装置,也要有一个反应的时间。想要再次击落U-2侦察机,自己就要打赢这场时间战。
有了这个想法后,吴洪甫便开始了“闭关”学习的时光。他对自己下了狠心,要提高自己的测算时间,而且要跑赢预警装置的时间。
吴洪甫的这个大胆想法,让战友们各个惊呼:“不可能!”
其实吴洪甫的测算能力,在当时我军空军部队中,已经属于佼佼者。不然,也不会创下世界首例利用导弹击落U-2侦察机的军事奇迹。
吴洪甫的测算时间非常快,只需要短短的18秒,吴洪甫就能准确测算出,敌机侦察机的飞行高度、航线距离等一系列的数据。这样的技术,已经是神话了!
图-U-2高空侦察机
毕竟是年少,心中有股子冲劲,也有一股子倔劲。吴洪甫偏偏不信邪,18秒又怎样?记录都是被人不断突破的,潜力都是被人不断挖掘的。
吴洪甫和战友们将飞机飞行高度、航线距离等常用的100多个数据背得滚瓜烂熟,成为了刻在血液里的肌肉记忆。
经过魔鬼式的训练,吴洪甫在得到了空军情报信息后,能够第一时间实现“看、算、报”的同步进行。
短短的时间内,吴洪甫便很快适应了我军空军的“近快战法”,并且将自己的测算时间,从18秒压缩到了8秒!正是这宝贵的十秒钟,为我军空军争取了难得的作战时间。
吴洪甫跃跃欲试,摩拳擦掌,等待着U-2侦察机的再次出现。
图-吴洪甫
1963年11月1日上午,江西省上饶的上空再次捕捉到了U-2侦察机的踪迹,这令吴洪甫等人兴奋不已。
“不对,咱们指挥所测算的数据跟吴洪甫的不一样!这数据显示敌机未在杀伤范围内,但是吴洪甫的结果显示已经进入了火力圈。听谁的?”
吴洪甫信心满满,迅速在地图上标图并且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:“三发必中一发!”
毕竟是曾经击中过U-2侦察机的“老人”,大家看到吴洪甫坚定的样子,决定“赌”上一把。
“这是咱们第一次用新战法,可一定要把敌机给打下来,不然以后就更难了。”
指挥所的所有人默默屏住了呼吸,眼睛都紧紧盯着屏幕,指挥所瞬间安静得让人感觉到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。
不过是导弹瞄准和反应的时间差,平常不起眼的十几秒,在这一刻变得十分漫长。
尤其是吴洪甫,表面上看着十分淡定,但其实手心里已经都是汗,心脏砰砰地跳着,似乎要跳出吴洪甫的身体之外。
“打中了!”
伴随着长空的一声爆炸声,指挥所屏幕上忽闪的小光标瞬间暗淡了下去。
“你个‘吴大胆’,真成了导弹上的眼睛!”营长岳振华难掩心中的喜悦,如释重负地拍了拍吴洪甫的肩膀,半是调侃,半是佩服。
年轻的吴洪甫长舒了一口气,卸下了心里的包袱,看着沸腾的二营,自己心中感觉到了非常复杂的情绪:有喜悦,有释怀,更有感激和勉励。
图-被击落的国民党空军U-2飞机残骸
消息传得非常快,我军空军又打下了一架U-2侦察机的消息,很快传到了我党中央,更震动了全国。
吴洪甫所在的二营,被授予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、“英雄营”荣誉称号。吴洪甫等人也被中央军委、国防部授予个人一等功。
一时间,这位鲜衣怒马的少年风头正盛,还去到了人民大会堂,接受了伟人、周公等一批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。
图-吴洪甫展示毛主席和二营的合影
“不能说!俺给首长承诺过!”
褪去部队里的荣光,1965年2月,吴洪甫戴着象征着光荣的大红花从部队退役,回到了老家广宗县槐窝村以务农为生。
当时中国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,但是国家对退伍老兵却有很多的优待政策。毕竟若非这些英雄前辈的浴血奋战,哪里后世的太平盛世?
可是经常翻阅这段历史你会发现,这个年代的英雄前辈,入伍前干什么工作,退役后还干什么。他们三缄其口,从不对外人诉说自己的过去,不邀功请赏,更不享受好一些的待遇,哪怕这些本来就是他们应得的。
唐代大诗人李白在《侠客行》中这样写到: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”这些令人敬佩的革命前辈,便是这样的侠客。
图-标图员-退伍证明
刚回到老家的时候,吴洪甫家里有六口人,但是家里的劳动力只有他跟他媳妇两个。物资匮乏,劳动力不足,让吴洪甫一家过得有些捉襟见肘。
但吴洪甫始终没有向政府开口,提起自己过去的军功,就好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。
由于家里穷,唯一的住房遭到了大雨的袭击后冲垮,吴洪甫没钱再盖房子,就只能找个好心的邻居家借住了三年。
1986年,吴洪甫的父亲和母亲不幸患上了偏瘫,他一边照顾老人,一边在家种地,日子过得十分清贫。他也想过做点小买卖,但老天爷偏偏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,每次生意都以赔本收场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由于常年超负荷劳作,吴洪甫的妻子患上了肱骨头坏死,也成了瘫痪在床的病人。
这下,全家的劳动力就只剩下吴洪甫一个了。
三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见到家里这样的情况,只能忍痛告别自己喜欢的课堂,先后辍学打工。
图-吴洪甫
为何战功赫赫的吴洪甫在退伍后,为何选择一声不吭,从来不肯向外人讲述自己的军功呢?对此吴洪甫板着脸说:“导弹部队的信息是绝密信息,不能说!俺给首长承诺过!”
吴洪甫口中的“承诺”,其实就是我军空军部队的两个“不能”:不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或者给地方添麻烦,更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和军事机密。
就是因为这样一句承诺,吴洪甫咬牙坚持了37年,不曾向任何人说起自己的过去。身边的亲戚朋友只知道他当过兵,但是什么兵种?又打过什么仗?却没有一个人知道。
有时候家里人也会收到一些喜报,都是在表彰他立功,但到底立了什么功?因为什么而立功?这些事情吴洪甫从来不解释。
“当兵的去打仗,跟工人上班做工,跟农民种地有什么区别?”每次提到这些,吴洪甫总是憨厚地这样回答。
图-吴洪甫
一直到2002年,机缘巧合之际,吴洪甫在翻阅杂志的时候,看到了一个名叫“英雄营”的故事。此时的吴洪甫笑了笑,原来时间流逝得这么快,保密期已经过去了!
这个时候吴洪甫找到了县里的人民武装部,查到了自己的档案。县里一看是位一等功臣,当即为他办理了优抚待遇。而这一切,已经迟到了整整37年。
“老吴就是那个电视上说的,打下了U-2侦察机的大英雄!还是个一等功臣!”
随着老吴事情的公之于众,他的事情很快在村子里慢慢传开来,被乡亲们津津乐道。
图-吴洪甫
2014年,以吴洪甫真实故事改编的情景剧《忠诚》,在我军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演出。而这一年,正是伟人接见“英雄营”官兵50周年。
情景剧结束后,吴洪甫走上了前台,朝着自己昔日的老战友和年轻一代的二营官兵,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。
一时间,全体起立,掌声雷动......
图-吴洪甫
2019年,已经78岁的吴洪甫戴着自己满身的军功章,在祖国70华诞之际,乘坐着致敬车,和受阅部队一起走过了长安街。
当天吴洪甫精神抖擞,看着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,心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。
现在的吴洪甫褪去了军装,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热心肠。村里有任何事,他总是第一个带头支持,碰见了难搞的政策问题,他总是积极给大家做思想工作。
人人都说,吴洪甫在村里“最有面子”,只要他开口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。
当然,我们这位“退伍不褪色、退役不退志”的革命军人,也不忘传递革命精神,得空了就去旁边的学校,充当校外辅导员,给学生们讲讲过去那激动人心的革命故事。
有人说:“老吴,你找找部门,争取点物质补偿啊!实在不行,给自己儿子整点福利也行!”
对此吴洪甫却总是笑着摇摇头:“老弟呀,咱可是人民子弟兵,要多想想国家和人民!”
图-吴洪甫
你们时时刻刻想着国家和人民,国家和人民也时时刻刻想着你们!愿你们健康长寿!愿这盛世如你所愿。
发布于:天津市